一早吃完早饭就跟苏招娣和李麦穗到李长贵家门口等候着。
“你家小丫头也去呀?”李长贵很是稀奇一边接过苏招娣递过来的两毛四分钱,一边问道。
“长贵叔,我还没去过镇上,想和妈她们一起去瞧瞧。”李豆米语气自然,显得落落大方。
“小孩子是该去外面见见世面,总窝在红庙村也不好。”李长贵知晓他们家条件不好,为人老实巴交,他也不是贪心惯了的人,不差这几分钱,“招娣妹子,豆米的钱俺不收,你拿着吧,在镇上买点东西给孩子们吃吃。”
“长贵,我不能拿,你还是收着。”苏招娣推搡着,头摇成拨浪鼓嘴里直说:“我不能要。”
“招娣妹子,你不收着俺就不带你们去镇上的”李长贵把钱塞回到她手上,语气颇重。
“这...这。”苏招娣看着手里的钱,不知咋办。
“妈,你收下吧,这也是长贵叔的一番好意。”
李豆米出声为苏招娣解难,真心谢谢这个体型富态,一脸笑容的人:“长贵叔,谢谢您了。”
“呵呵,和叔谢啥子谢,都一个村的能帮则帮嘛!”
李长贵真心喜欢这一脸乖巧伶俐可爱的女孩,语气夹杂着羡滟:“俺家要是有个闺女就好了!”
家中五个孩子全是带把的小子,大点的外出打工了,稍小的几个成天上蹿下跳在家里搞得鸡飞狗跳的,愁死他了。
“你们先上车坐着,等二狗子媳妇来了就可以出发了。”
李豆米瞅着苏招娣眉头紧蹙还有些不好意思,凑她耳朵一阵嘀咕:“妈,要觉得不好意思收,我们晚上回来的时候将钱放车上就会好了,长贵叔会知道的。”
“好...好,妈听囡囡的。”
苏招娣一连说好几个好,眉心舒展开来,
李麦穗挠挠脑袋,一脸的好奇,妈和小妹怎么了,说悄悄话不告诉她。
哼!待会不理她们了,小嘴翘得老高。
到镇上已是晌午十分了。
李豆米跟着苏招娣李麦穗和同村一样拿东西卖的婶子到专门的集市里走。
集市繁华而热闹,满街的人,摩肩接踵,街道两边挤满了摆摊的商贩,嘈杂喧嚣的叫卖声、讨价声,融成一片。
她们找到一处空的位置,拿出破布平铺在地上,一一将竹篓、绣花鞋垫摆放。
三人席地而坐,苏招娣拿出针线纳鞋垫,李豆米和李麦穗编着竹篓,一边干活边摆摊。
李豆米手中动作不停,眼神四处扫荡,看有没有好的商机赚钱。
大多数是卖菜的商贩和她们一样买手工竹篓的,卖吃食的少之又少,大部分是在吃少数在国营饭店解决。
可以从吃食方面入手,至于卖什么还没想到。
“这个怎么卖?”
一位年龄稍大的老太太,花白头发整齐的梳到耳后,身着灰色的大褂,佝偻着腰,一只手杵着拐杖,另一只手指着地上船型有盖的竹篓。
才摆摊就有人问价钱,李麦穗站起来喜滋滋准备回答,还没发出声就被李豆米抢先一步。
“船型的是一毛钱、圆形是七分钱、方形是八分钱,带盖子的要多加三分钱......”
李豆米一溜弯的把竹篓价格说了出来,眼尾余光扫了一眼,眼睛同时瞪大,嘴巴长得老大的苏招娣和李麦穗。
庆幸自己抢先一步,指不定这两个老实巴交的说竹篓都是五分钱一个。
老太太倒没被竹篓价格吓到,反倒是笑呵呵的问眼前人小鬼大的女娃娃:“为啥有盖子的比没有盖子的反而贵三分钱?”
“有盖子的竹篓编法比较复杂,难度较大,耗时也较长,自然是比没有盖的贵。”李豆米顺带解释她家竹篓为什么比别家的贵,贵在做工复杂,花样好看又精致。
她说的是实话,一点分钱一分货,贵有贵的地方。
老太太没有像其他问价的人吓到,还笑着继续问,加之身上穿着打扮说明家中条件还算不错。
“那丫头你给我拿两个,一个船型有盖子和圆形有盖子的。”
“好的,奶奶一共是两毛三分钱。”
两个竹篓用短绳捆在一起,方便老太太拿着,顺便从摊位上拿起一双鞋垫一同给老太太,“满两毛钱,送您一双鞋垫,在场的都有份。”
“你这丫头是会做生意的人。”
李豆米笑着将接过来的钱递给她妈苏招娣。
听完李豆米的解释,周围人瞬间觉得价格还行,满两毛钱还送一双鞋垫,怎么着也是赚到便宜了。
“欸欸!俺要一个圆形带盖的和那个。”
“我要船型不带盖的。”
“俺也是。”
“我要三个。”
“好的,大妈、婶子一个一个来,不急还有很多。”李豆米完全将上世促销方式运用到这里了。
摊上的竹篓不消片刻的功夫全卖完了。
有些没买到的人有些失落,走的时候不忘问,“丫头,什么时候还来卖?”
想提前预约好,在这摆摊的人商贩基本不固定,有的是隔几天来一趟,不是天天在这,免得白跑一趟。
“呃...五天后还是这个时辰。”李豆米想了想说道。
等人散了,苏招娣和李麦穗才晃过神,看着面前一小篓子的钱,清点起来。
“小妹,我们今天卖了三块三毛七分耶!”李麦穗兴奋地手舞足蹈,抱着李豆米又是转圈又是亲她个一脸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