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梦回天池(1 / 1)

霜降那日的雪来得格外早。诗滢轩的瓦檐积着层薄白,像谁在青灰的纸上撒了把碎盐。沐荷正用天池雪水研墨,案头的端砚里,墨锭转着圈,晕出的涟漪竟与《易经详解》里“坎为水”的卦象重合,恍惚间竟像要漫出砚台,化作一汪碧水。

“老秀才差人送了幅画来。”临风推门时带进来半袖寒气,他展开那卷旧纸,雪粒落在纸上,融成小小的水斑,“说是从西域商队手里换的,画的是天池,角落里盖着‘璞玉’的印。”

沐荷的墨锭在砚台里顿了顿,墨汁溅在纸上,像滴落在雪地里的鸦羽。画中天池的水是极深的蓝,岸边的云杉挂着冰棱,像无数支倒悬的玉簪。湖心有座小岛,岛上的石崖上刻着两个字,被风雪蚀得只剩轮廓,倒像“荷”与“梅”的残笔。

“这山形。”她忽然指着画中最高的雪峰,峰顶的积雪勾勒出的曲线,竟与临风手背上那道冻裂的疤痕一模一样——那是去年他为救坠崖的孩童,被岩石划破的,当时她用绣线给伤口上过药,说“这样疼就会变成好看的纹路”。

临风凑近时,画角的印泥忽然泛出点朱砂红,像被体温焐热了。“印泥里掺了胭脂。”他指尖蹭过印文,“是碧玉常用的那种,我在她手札的封皮上见过。”

案头的《易经详解》忽然哗啦作响,书页停在“天地否”卦那页,批注里有行小字:“天池水,通幽冥,见故影,需心诚。”字迹是璞玉的,笔锋却比别处柔了些,像写的时候,指尖带着颤。

“该去趟天池。”沐荷把画卷起来时,雪水从砚台里溢出来,顺着案头的木纹往下淌,在青砖地上画出条蜿蜒的线,像幅微型的地图。

去西域的路走了整整三个月。驼队的铃铛在戈壁上晃成串碎星,沐荷裹着临风缝的羊皮袄,袄角的补丁是用蓝布拼的,针脚歪歪扭扭,却像朵倔强的荷。她总觉得驼铃的响声里藏着什么,像谁隔着百年时光在唤名字。

“你听。”她按住临风的手,驼铃的间隙里,竟有极轻的水声,“像不像天池在说话?”

临风忽然从行囊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块半透明的玉,像冻住的湖水,玉里裹着片枯叶,叶脉的形状与诗滢轩梅树洞里的那片分毫不差。“这是在敦煌的旧货摊买的。”他把玉贴在沐荷手背上,“摊主说,这叫‘水胆玉’,里面的水能跟着人心跳动。”

玉刚贴上皮肤,沐荷忽然看见片晃动的光影:天池的冰面上,璞玉正用树枝在雪上写字,碧玉蹲在旁边,用胭脂在字旁边画荷叶,冰面反射的光刺得人睁不开眼,却把两人的影子拓在雪上,像幅被阳光晒褪色的画。

“是他们。”她喃喃道,水胆玉里的枯叶忽然转了个圈,像在点头。临风的指尖触到玉上的冰纹,那里原是道裂痕,此刻竟与画中雪峰的轮廓重合,像条跨越时空的路。

抵达天池时,已是惊蛰。冰面刚开始融化,岸边的云杉滴着水,把影子投在水里,像无数支蘸了墨的笔。向导说,天池的水有灵性,能照见前世的影子,只是看的人要付出点什么——比如最珍贵的记忆。

“我们有这个。”临风掏出那幅旧画,画中的天池与眼前的实景分毫不差,只是画里的小岛在雾里藏着,此刻却清晰地浮在水面,石崖上的刻字被春水浸得发胀,显出“荷”与“梅”的全貌,笔画里还嵌着点朱砂,像渗进石头里的血。

沐荷忽然发现,石崖的倒影在水里拼出个卦象,正是“天地否”的变卦“地天泰”。她想起璞玉的批注:“否极泰来,需以物易物。”

“用这个试试。”她解下腰间的荷纹玉佩,那是临风用康桥捡到的青玉雕的,佩绳是从梦荷绣品上拆的红绸。玉佩刚触到水面,冰面忽然“咔嚓”响了声,裂开的纹路里冒出串气泡,每个泡里都裹着个小影子——有梦荷在逃难路上缝绣品的手,有老秀才的祖父往树洞塞麦饼的背影,还有璞玉与碧玉在西湖画舫上碰杯的瞬间。

“是记忆。”临风握住她的手,两人的指尖同时浸在水里,冰碴刺得人发麻,却也带来种奇异的暖。水胆玉忽然从行囊里滚出来,掉进水里,玉里的枯叶顺着水流漂向小岛,像条引路的船。

岛上的石洞里藏着个木匣,匣盖是用云杉根做的,上面刻着朵半开的荷,荷心处嵌着颗红玛瑙,像滴凝固的胭脂。沐荷认出,玛瑙的形状与碧玉手札里画的荷苞一模一样,只是手札里的荷苞用朱砂点了尖,而这颗玛瑙的尖上,竟留着个极小的牙印,像谁咬过一口又舍不得咽。

“是碧玉的。”临风打开木匣,里面铺着层驼毛,放着本线装书,书脊处用红绸缠着,绸子上绣着行小字:“荷生池,梅映雪,两心知,不须说。”字迹是用靛蓝染的线绣的,与沐荷羊皮袄上的补丁线色一般无二。

书是《西域杂记》,里面记着璞玉被贬岭南后,碧玉如何千里迢迢去寻他,路过天池时,在石崖上刻字明志的事。其中一页画着幅小图:两人坐在冰洞前,璞玉用树枝画卦,碧玉用胭脂涂荷,冰洞里的水结着薄冰,映出两个交叠的影子,像幅被冻住的画。

“你看这里。”沐荷指着图旁的批注,“璞玉说,天池的水是‘坎’,他们的情是‘离’,坎离相交,便是‘既济’卦,象征事已成,心相守。”她忽然想起诗滢轩的砚台,原来那时研墨的涟漪,早在这里等着他们。

洞外忽然传来雪崩的闷响,向导说这是天池在“醒”,要把藏了百年的东西吐出来。沐荷与临风跑出石洞时,正看见冰面裂开道巨缝,缝里浮着个蓝布包,包上的雪融化后,露出里面的物件——是半块啃剩的麦饼,饼渣里混着几粒梅核,旁边还有片水胆玉,玉里的枯叶与他们带来的那块恰好拼成完整的一片。

“是他们的信物。”临风把两块玉合在一起,枯叶的纹路连成条路,从玉的这头走到那头,像从诗滢轩走到了天池。麦饼上的牙印与玛瑙上的重合,像两个隔着百年的吻。

沐荷忽然想起师太说的“有些债要还两世”,原来所谓的债,不过是未完成的牵挂。她从行囊里取出那幅旧画,把麦饼和玉包进去,画中的天池忽然泛起波纹,石崖上的“荷”与“梅”字开始渗出水珠,顺着纸纹往下淌,在地上积成个小小的水洼,倒映着两人的影子,与画中璞玉和碧玉的影子叠在一起。

离开天池时,云杉的新叶刚冒尖,把影子投在水里,像无数双挥动的手。沐荷把那本《西域杂记》抱在怀里,书页间掉出片干枯的荷叶,叶面上用墨写着“归”字,笔锋与璞玉诗集里的一模一样,只是墨色里混着点沙粒,像从西域带回的风尘。

“你看这荷叶。”临风指着叶尖的破洞,“与诗滢轩荷池里的那片虫洞重合了。”

沐荷忽然明白,所谓梦回,从不是虚幻的泡影。是璞玉在石崖上刻的字,是碧玉在冰面上画的荷,是两世的物件在时光里互相辨认,是所有的牵挂最终都要回到起点——就像天池的水最终要流入江河,而他们的故事,终究要写回诗滢轩的宣纸上。

驼队往回走时,铃铛的响声里混着水声,像谁在哼一首古老的调子。沐荷望着远处的雪峰,峰顶的积雪在阳光下泛着光,像无数盏亮着的心灯。她忽然想起水胆玉里的枯叶,此刻或许正躺在诗滢轩的樟木箱里,与那些旧物作伴,等着下一个春天,把两世的故事,再讲一遍。

而天池的冰面下,新的影子正在慢慢成形。有个穿羊皮袄的姑娘,正用树枝在融雪上画荷,旁边站着个举着水胆玉的青年,玉里的枯叶随着他们的笑声轻轻晃动,像在说:“别找了,我们一直都在这里。”

最新小说: 星恋雅望—还好没错过你 卫霜 恶雌被退婚?毛茸茸兽夫都争我宠 和竹马分手后,被太子爷蓄意诱吻 神明三岁半,御棺砸鬼惊动地府 失效温柔 神豪:大小姐搬空家产随军养崽 孤鹤寄春山 荼蘼花开,花事荼蘼 穿书后,我强取豪夺了恶毒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