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离走在晨光之中。
街道已经换了一个模板:比先前更具生活气息的江城老区,砖瓦房、报摊、绿皮公交,所有光影的颗粒都带着一点老胶片的颗粒感。
副本更新了,但她没有被重置。
那说明系统目前仍将她判定为“剧本内角色”。
“行为曲线偏离警报已暂缓。”昭渊在她脑中汇报,“你目前在模拟人格标准曲线内,判定为‘轻度修正型沉浸人格’,信标未触发。”
“我们给它演得够像吗?”苏离问。
“演技问题不大,问题在于系统正在‘以观测方式决定你下一段路径’。”
“什么意思?”
“它不再直接给你剧情,而是以你目前的‘自发行为’作为剧本基准,试图引导你自己构建出符合它预期的‘认同剧本’。”
苏离眸色微敛。
她知道这代表什么。
这正是“人格诱导型剧本”最深的阶段——不再输入、只进行“选择偏导”,让你以为那是自己的选择。
这是一场系统主导下的“即兴剧”,而她,是必须装得像“真的相信了”的演员。
“那就配合它。”
她站在报摊前,拿起一份日期模糊的报纸,装作认真浏览。
与此同时,她迅速翻阅文字图层背后的数据调用结构——在副本中,所有“物理道具”都内嵌有对应的行为植入点,是系统记录人格反应的监测节点。
这份报纸的行为反馈阈值,是“情绪调节指标”:观察她对“现实事件”的共鸣程度,进而判定她是否已经“归于剧本”。
她看向报纸的头版头条:《市民幸福感连年提升,江城再登榜首》。
她微笑了一下,淡淡地翻页。
系统给出的反馈值是:情绪反应等级·适度
“它满意了。”昭渊低声评价,“你表现得像个热爱生活的江城市民。”
“现在我要借这个‘生活’去找出口。”苏离的声音冷静至极,“每一个像这样的街道模板中,一定存在着某种不易察觉的出口锚点。”
“系统不可能浪费构建资源。”
她绕过街区,进入一条冷巷。
那里是模板中“低频交互区域”——也就是系统通常认为玩家不太会停留的死角区域,系统负载最低,可能也是最容易埋藏“残余数据”的地方。
她低头翻找一台废弃的老式缴费终端。
那种设备在主流副本中早就被更新替换,能在这里出现本身就是一处异常。
她蹲下,用指尖剥开底部接口盖板,里面藏着一个微型数值残存器。
昭渊立刻反应:“那是旧副本数据清洗后留下的参数缓存器。”
“这里曾经装载过别的剧本。”
苏离轻声说。
她接入了一段残存数据——是一段影像。
只有短短几秒,一个少女站在这台终端机前,神情茫然,对着屏幕轻声说:“我还能回家吗?”
随后系统音闪现:“请重新进行识别标定。”
画面戛然而止。
苏离怔住了。
那不是她的影像,但那张脸有一种似曾相识的轮廓感。
不是记忆中具体的谁,而是一种熟悉到无法忽视的“共同点”——像是所有Δ类残留人格都共享的“映射片段”。
她低声问:“昭渊,那是谁?”
“不是我们。”昭渊语气冷峻,“但也是我们。”
“这片副本残影数据属于R4-2线的废弃引导通道,在它彻底崩塌之前,可能收纳过大量试图逃离系统的异常人格。”
苏离默默记下编号。
她知道,这些“废弃通道”是潜在的线索——系统不再维护,但也不彻底销毁的结构,往往最有可能隐藏出路。
她继续沿着街区边缘探索,不断接触低频区域的残余接口——水表井、信号杆、甚至垃圾桶边的旧电箱。
她在模仿剧本生活。
同时在为现实联络重新建模。
系统虽然狡猾,但也无法监控所有细节。只要她持续表现出“规律可预测”的人格曲线,就不会被立即归为异常。
而她要做的,就是在“看似完全正常”的曲线中——隐藏真正的偏导。
一个声音忽然从背后响起:
“苏离?”
她骤然转身。
身后是一名戴眼镜的青年,穿着江城社区志愿者的马甲,神情略显局促:“你是新调来的社区管理员对吧?我们这边街区巡查系统出了点bug,能不能借你终端调一下权限?”
苏离眯了眯眼。
这段剧情不在她的任务清单内。
她警觉地问:“你怎么知道我叫苏离?”
青年一愣,随后挠头笑道:“我昨天在系统调档时看到的呀,你信息刚同步到我们辖区系统——你忘了?你昨晚不是还在群里说要巡查这一带吗?”
“什么群?”
“江城生活协调群啊。”青年打开手环,展示出一个仿真的社区沟通界面,界面清晰地显示出苏离的头像、联系方式、以及几条日常交流记录。
苏离沉默片刻,嘴角浮起一丝浅笑:
“当然,怎么会忘呢。”
她将系统内权限调至“默认接入”,向青年伸出终端:“你需要调用什么接口?”
对方迅速点了几下,然后低声说:“我们在R5-区发现异常路径回响,正在暗中验证是否存在‘记忆锚点’泄露。”
苏离微不可察地点头。
原来如此。
他是系统内部的——也可能是伪装成系统内部的“觉醒者接应员”。
苏离将视线压低,余光紧盯着那个青年。
他快速在她终端上操作,却并未进行任何权限篡改,只是调用了本地路径监测接口。页面流速平稳,和一个普通社区职能模块没什么区别。
“如果你只是为了排查bug,”她淡淡地说,“大可不必找我。我只是个模板内的‘生活性角色’。”
青年抬起头,目光一闪而过的,是某种意图验证后的平静。
“我们当然知道你不只是个角色。”
他摘下眼镜,语气也一并变了:“Δ44,在此副本中你拥有最高等级的偏导轨迹,我们监测到三次低频区行为穿透,五次数据伪装调节,以及一次成功绕开信标。”
“你正在尝试联络现实。”
苏离眸色微变,却没有反驳。
她明白了,这不是副本内的随机支线——是“现实接应点”的主动接入。
昭渊也低声确认:“我检测到他携带过未登记的行为曲线剥离器,属于觉醒者阵营的便携设备。系统没有反应,说明他通过了伪装审查。”
“你们是谁?”苏离问。
“自由锚点计划的边缘成员。”青年轻声说,“我们一直在副本边缘的‘路径接缝’处寻找可能的Δ类异常——但只有你,成功反导了诱导剧本。”
“所以你们是来带我出去的?”
“不是。”青年顿了顿,“我们来,是为了测试你能不能撑到真正的‘路径交汇点’。也许,还有人能活着从这里出去——但不是现在。”
苏离盯着他,眼神冷下去:“你刚才说的是‘测试’。”
“系统能反推我们这次联络尝试的位置,”他轻声说,“而我们真正的出路,并不在这一条路径。”
“你们是在拿我做引线。”
“我们在下注。”他坦然承认,“下注你能走出剧本,给我们打开一次机会。”
苏离没有说话。
她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觉醒者阵营并不是单一阵线,他们的操作也不一定公平——有时甚至残忍。但她没有退路,也没有资格拒绝所有可能的变量。
她轻声问:“那我需要做什么?”
青年递给她一个极小的嵌片——比米粒还小,嵌入一段透明壳体中。
“这是模拟器信号回放核。”他说,“放进副本任何一个‘高干扰区域’,它会释放反导噪点,短时间屏蔽剧本加载,同时对你周围的‘其他同步者’进行一次意识唤醒尝试。”
苏离接过那枚嵌片。
“你们想让我当信号源。”
“这不是要你冒险——你已经在冒险了。现在我们只是给你一个‘引起震荡’的机会。”
她低头看着那枚嵌片。
透明之下,是她自己的倒影。模糊,像某种未加载完成的人格模型。
“还有问题。”她忽然问,“你为什么知道我叫什么?”
青年眉一挑。
“Δ44,是系统给你的编号,但苏离——是你自己保留下来的姓名。”他顿了顿,声音低了几度,“这个名字,是我们现实阵营数据库中,唯一一条未被系统篡改过的Δ类个体数据。”
“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苏离轻轻一震。
“你曾经醒过来过。”
“但你又被送回副本。”
对话在这句落定后戛然而止。青年快速操作终端,恢复全部默认路径与角色行为记录,最后低声道:
“系统追踪很快,记住,我们会在高噪点区域再接触你一次。”
“下一次机会,是你自己的决定。”
他走后,副本中系统界面悄然浮现:
【信标状态更新:Δ44行为曲线回归稳定】
【当前位置:剧本稳定区·江城四街】
【后续剧本加载中……】
苏离抬头望向街道尽头。
那里有一块建筑区正在施工。高耸的脚手架、零星的人影、沉重的背景音效——所有副本中最具“行为模糊性”的区域。
她知道,那就是青年所说的“高噪点区域”。
副本之中,每一处被系统预设为“非关键场景”的空间,往往才是觉醒者最可能留下“裂口”的地方。
她缓缓前行,脑海中快速梳理与昭渊的对话记录:
——系统的诱导模型已经进入“剧本构建期”。
——你的一切判断将被视为“自我建构”。
——你需要制造一次“系统错判”。
——把钥匙扔出去,但不让它知道你拥有钥匙。
她走到施工区一角。
那是一个防尘网遮蔽下的旧式变电箱,锈迹斑斑,开锁程序却仍在运行。她将嵌片轻轻放入最深处。
刹那间,剧本结构轻轻颤抖了一下。
光线变了,音频失真,空气中涌动出一股微妙的混响——就像副本在梦中咳嗽了一声,几乎无法被普通人察觉,但足以扰动系统对现状的判断。
她不再停留,转身离开。
脚步落地的一刻,她脑中响起昭渊的声音:
“做得不错。”
“你已经在副本里,制造了一次结构性偏差。”